1.三公消费的三公数据

2. 俄罗斯经贸概况及油气安全战略

三公消费的三公数据

仁川是哪个国家的港口-仁川油价最新调整消息

文化部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36808.69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7401.95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3060.41万元,公务接待费6864.33万元。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数,合计3392.61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4667.61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2892.18万元,公务接待费63343.82万元。并说明称,此次公布的“三公经费”包括文化部本级和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29家直属事业单位因公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三项。

民政部2010年“三公经费”

财政拨款决算数合计11412.19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为4115.04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为2544.75万元,公务接待费为1512.4万元。2011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合计11214.52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为4336.17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为5238.99万元,公务接待费为1429.36万元。

财政部2010年“三公经费”

支出为4172.01万元,其中因公出国费2026.81万元,公车购置费1776.73万元,公务接待支出368.47万元。此外,财政部2011年“三公”预算为4752.54万元,比2010年增加580.53万元,因公出国费增加600多万元,公车费减少28万多元。

科技部

2011年4月14日公布的《科学技术部2011年部门预算》(以下简称为《预算》)显示,科技部2011年用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项经费预算为4018.72万元。

计生委

国家人口计生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三公经费”支出927.2万元,2011年预算数比2010年减少3.76万元。

引起公众质疑的是计生委因公出国(境)费用比例。在两年的“三公经费”中,2010年的决算数是470.54万元;2011年的预算数是494.01万元,都超过“三公经费”总额的五成。

住建部

住建部在公务接待费方面,2010年决算和2011年预算分别为26.07万元和13.95万元,2010年决算仅高于发展研究中心的5.84万元,2011年预算甚至还低于后者的18万元。

中科院

中科院2010年公务接待费为9995万元,平均每天接待费为27万元。根据中科院公布,公务接待费包括内宾的公务接待和外宾的公务接待,由于国际科技合作交往比较频繁,外宾公务接待费较大。

气象局

2010年,全国气象部门“三公经费”支出22738.55万元,在已公开的54个部门中名列第三。其中,公车费用16940.73万元,公务接待费3959.54万元。以在职职工68191人计算,2010年人均三公3335元。

2011年预算21360.93万元,比2010年决算数减1377.62万元。

海洋局

2010年,国家海洋局“三公”拨款9784.31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992.20万元,公车费用4508.26万元,公务接待费4283.85万元。

依据已公开的部门统计发现,国家海洋局接待费4283.85万元,名列第二,仅低于中科院9995.5万元,而高于农业部(3655.68万元)、中国气象局(3959.54万元)。

而公车费用方面,国家海洋局4508.26万元,位列气象局、农业部、水利部、交通部、中科院、统计局之后。

中国红十字会

2011年7月19日,中国红十字会公布了三公消费数额。2010年红十字会三公消费决算总额为152万元,而红十字会2010年预算总额为29181万元,计算下来其三公消费占预算总额的0.5%。

红十字会的三项费用中,公费出国费为107万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为30万元,公务接待费为15万元。

红十字会2011年的三公消费预算总额与2010年相差不大,但公务接待费用却被大幅压缩。2011年,其三公消费总额为151万元,其中公费出国与2010年持平,为107万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为41万元,公务接待费仅为3万元。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1年7月20日公布“三公经费”显示,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901.54万元,而当年的决算数为675.55万元,比2010年预算降低225.99万元,降25.07%。

办公厅

2011年7月20日办公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数438.46万元。

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121.76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299.85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16.85万元。

2011年预算440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294万元,公务接待费17万元。

扶贫办

扶贫办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数为144.94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55.69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56.86万元;公务接待费32.39万元。

扶贫办公布的信息显示,实有职工209人,其中在职人员134名。以在职人员为基数,2010年该办人均三公为10816元,为目前公布人均三公的部门中最高。 工程院“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表 (单位:万元)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数 2011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 合计 因公出国(境)费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公务接待费 合计 因公出国(境)费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公务接待费 489.18 239.09 158.50 91.59 162.62 162.62 国家文物局“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表 单位:万元 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数 2011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 合计 因公出国(境)费 公务公车购置及运行费 公务接待费 合计 因公出国(境)费 公务公车购置及运行费 公务接待费 593.53 368.65 176.56 48.32 667.43 367.50 148.08 151.85 新闻出版总署“三公经费”情况表     单位:万元 2010年“三公经费”执行数 2011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 合计 出国(境)费 车辆购置及运行费 公务接待费 合计 出国(境)费 车辆购置及运行费 公务接待费 1082.6 694.96 291.26 95.35 1126.54 540.51 366.01 22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三公经费”预决算表引(金额单位:万元)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数 2011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 合计 因公出国(境)费 公务用车购

置及运行费 公务接待费 合计 因公出国(境)费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公务接待费 761.33 330.08 359 72.25 575.48 303 221.48 51 农业部

农业部本级及49家部属二级预算单位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为23891.49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4918.63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5317.18万元,公务接待费3655.68万元。 截至2011年7月15日,已有24个中央部门公开了2010年“三公经费”。其中,交通部公车费用最高,占三公总额的80%;商务部因公出国费用最高,占总额的94%;而科技部公务接待费最多,占比达42%。

水利部

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数为12,021.88万元,较2010预算数减少175.61万元。 账单总结

截至2011年7月26日18时,在已公布“三公经费”的86个中央部门中公务接待费年预算超千万的部门达20个。国家税务总局(含国税系统)、质检总局及中国科学院位列前三,分别达到66703.50万元、11384.66万元和8043.66万元。以一年工作250天计算,国税系统接待费平均每天267万元。

若以人均接待费计算,在同时公布在职人数的预算超千万的部门中,国家统计局以1445元“夺冠”,其余依次为中国科学院1292元、中国地震局656元、中国气象局505元、农业部400元、工信部379元。其中,中国地震局在解释中未标明在职人数,只公布了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总人数,因而实际数字应该更高。

预算增加

2011年7月14日,财政部公布的三公经费显示,2011年财政部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为4752.54万元,比2010年实际支出增加580.53万元,增长近14%。中央部门的预算由财政部批复,但是财政部自身的三公预算就大幅增长,位居榜首。另外,交通运输部“三公”预算超过一亿元,比2010年实际支出增加540余万元,文化部增加了296.08万元,民政部增加了21.13万元。

增加理由

财政部:公费出国经费预算增加。理由是中美、中英的两个会2010年在国内办,2011年轮到外方做东,要到国外开,再加上一些国际会议以及2011年关税谈判等增多,出国境经费预算就多了。

交通部:公车经费增加。原因是随着交通安全监管、应急抢险保障等任务的增多和燃油成本的上涨。油价上涨也成为交通部增加公车经费的一个理由。

文化部:国家博物馆于2011年3月正式开馆,该馆从2007年因改扩建工程一直闭馆,国际间馆际交流活动相对减少,公务接待支出相对较低,因此,2011年该馆“三公经费”预算比2010年决算数有所增加。

民政部:并未对为何要增加21万的因公出国境经费作出说明。

支出排名 部门 “三公”总计消费(亿元) “公车”支出(亿元) 占比 国家税务总局(含国税系统) 66 86 68% 海关总署(含全国海关系统) 03 58 91% 质监总局 19 78 66% 银监会(含全国银监系统) 82 34 83% 气象局(含全国气象部门) 27 69 74% 农业部 36 51 64% 多个省份2013年“三公”比2012年预算或决算有所压缩。

数据

2013年京沪三公经费超10亿

包括北京、上海等省份在内,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总额多为5亿-10亿元。其中,北京三公经费在查询的省份中最高,达11.1亿元;新疆最低,为4.3亿元。

尽管如此,绝大多数省份在说明中都表示,这些金额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压缩。

可查询的15个省份(3省份仅公布部分信息,未查询到三公预算总数)中,“三公经费”共114.72亿元。

经济发达、财政支出总额较高的省份,三公经费也偏高。10亿元以上的有北京11.1亿元,上海10.5亿元。8亿元以上的则有广西9.5亿元;河南8.8亿元;湖南8.73亿元;广东8.64亿元。

从增减幅度看,基本上都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都不大。山西下降5%;山东下降4.5%;新疆下降4.2%;浙江下降3.7%;北京下降0.9%。而广西则上升0.1%。

省级政府“三公”普遍较粗略

相比许多中央部门公布的包含出国人次团组、公车数量等信息的“三公”,省级政府的“三公”普遍较为粗略。

有的省份只公布了本级政府“三公”各项的总数,甚至没有说明,公众也难以由一个数字看出“三公”究竟是高是低,合理还是不合理。

此外,北京、上海、山东、湖南等9个省级政府公布了2013年“三公”预算比2012年的增减情况。能看出,多数省级政府本级“三公”有所压缩。不过,仅有北京、四川、山西等少数省份公布了“三公”各项预算同2012年的增减,能看出“三公”到底压缩在了什么地方。

在各省级政府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此次公布的自治区本级“三公”最为详尽。其中,列出了自治区本级共135个一级预算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共计190120人,包括行政编制人员38114人,事业编制人员59162人,工勤编制人员28330人,离退休人员64514人。另外还公布了公务用车总数13123辆,包括一般公务用车9792辆、执法执勤用车1480辆、其他车辆1851辆。

13个省份尚未公布“三公”

随中央部门预决算公开推进,各中央部门预决算报告公布时间也渐趋集中。2013年4月18日,80余个中央部门同日公开2013年部门预算,其中单列“三公”经费及各项包括因公出国、公务接待、公车购置及运维的预算情况;7月19日,80余中央部门又集中公开了2012年部门决算情况。

和中央部门相比,作为地方政府中行政级别最高的省级政府,预决算报告及“三公”的公布时间不尽统一,时间也有早有晚。

按照办公厅2013年7月发布的《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2013年各省级政府要全面公开省本级“三公”经费;争取2015年之前,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三公”经费全面公开。

北京市2013年1月“两会”期间,随2013年预算报告就已披露了全市市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三公”预算情况。北京各个委办局2013年“三公”预算于2013年3月公布,早于中央部门。

截止到2013年8月7日,距离2013年末不足5个月,仅有18个省份公布了本级政府“三公”。另外宁夏、内蒙古等公布了部分组成部门的“三公”,部分省份“三公”还未公布。

公款出国

仅3个省份出国经费过亿元。

公务用车

辽宁公车支出占比高达84%

从各省份的支出看,公车支出额度最高。15个省份公车支出总额为75.54亿元,达到三公经费支出总额的65.85%。

公务接待

上海接待费比北京高2.39亿

从接待费看,多数省份在2亿元以内,有的在1亿元以内。比如,新疆接待费0.63亿元;辽宁接待费0.72亿元;吉林接待费0.77亿元。

中央部门

2012年5月29日,中国财政部确认,2012年中央“三公”经费公开“时间表”已定。2012年中央本级和各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在常委会批准2011年中央决算后公开,行政经费支出情况也将一并公开。

2012年6月,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向十一届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提请审查2011年中央决算报告和中央决算草案时说,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即“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国(境)经费为19.77亿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为59.15亿元,公务接待费为14.72亿元。

谢旭人指出,中央部门要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车辆购置数量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等,并公开行政经费支出情况。省级政府在两年内公开“三公经费”。积极推进地方财政预决算、基层财政专项支出等公开工作。据悉,2011年中央决算报告显示,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收支总量相抵,赤字6500亿元,比预算减少500亿元。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72044.51亿元,控制在年末国债余额限额以内。中央决算报告显示,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收入51327.32亿元,完成预算111.9%;支出56435.32亿元,完成预算103.8%。

2012年7月11日,《关于2011年中央决算的报告》公布,该报告已于6月30日第十一届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查通过。依照程序,预计从7月19日起有关中央部门将向社会公开2011年部门决算。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按照有关规定,常委会审查批准中央决算后,财政部应在20日内批复中央部门决算,中央部门收到财政部批复后即可公开本部门决算。

201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9.84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21.45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3.48亿元,公务接待费14.91亿元。与2011年决算相比,201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减少13.8亿元,主要是从2012年起,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总额中,不包括武警部队。

行政经费是指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费用。行政经费的支出内容一是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二是维持本单位运行的项目支出。

中央部门公开2013年预算,“三公经费”预算首次同步亮相。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中央政府部门向社会公开各自2013年的部门预算,2013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全面启动,一并亮相的还有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9.69亿元。这一数据比2012年的预算执行数减少1.26亿元。

对于预算公开,外界一直期待在细化上下工夫。长久以来,公众要求公开各级政府部门的“三公”消费支出详单。事实上,如果能坚持做到全面、细致公开各级财政消费,不仅能使浪费公款的行为有所收敛,对打击腐败行为也有益处。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能让一切利用公款“灰色消费”的行为无处遁形。实行阳光财政,有利于扭转一些官员“乱花公款不眨眼”的局面。 2014年4月18日,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央本级,包括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2013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为71.54亿元,2014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1.51亿元。

出国费超支

2014年6月24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做的《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中央部门预决算审计“晒”出了“三公经费”账单。14个中央部门本级和54个所属单位超标准、超预算或超范围列支出国(境)费用3229.53万元;14个中央部门本级和13个所属单位公务用车配备超编制289辆、超标准123辆。

“转嫁”出国费用,9个中央部门本级和14个所属单位由企事业单位承担出国(境)费用1568万元,其中,卫计委的3个所属单位756万元、发改委157万元。国资委2013年组织的19个出国(境)培训团组中,央企等承担国资委机关人员费用434万元。

擅自改为境外行程、延长停留时间,7个中央部门本级和9个所属单位的149个团组被查出此类问题,其中民航局及所属单位有113个团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有9个团组。如海洋局2012年组织的跨部门“赴南极长城站考察慰问司长团”,批复11天、实际行程13天,其中6天在法国和智利。

中央本级

2014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1.51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9.76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1.27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6.63亿元,公务用车运行费34.64亿元),公务接待费10.48亿元。与2013年年初预算相比,2014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减少8.18亿元,下降10.3%。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减少1.6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减少2.72亿元,公务接待费减少3.86亿元。与2013年执行数相比,2014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减少0.03亿元,下降0.04%。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增加2.84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减少1.26亿元,公务接待费减少1.61亿元。因公出国(境)费增加主要是受出国(境)费标准调整、出访任务增多、参加国际赛事等因素影响。

发改委

2014年4月18日,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改委今日公布,国家发展改革委2014 年财政拨款安排“三公”经费预算3,766.74万元。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与2013年预算数相比减少177.44万元,与2013年预算执行数相比增加37.56万元,主要是“因公出国(境)费”有所增加。

发改委指出,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国家发展改革委结合部门实际,制定了《加强和规范“三公”经费管理的若干措施》,提高了“三公”经费预算约束力,规范和控制了2013年“三公”经费支出。2014 年财政拨款安排“三公”经费预算3,766.74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2,480.08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710.99 万元、公务接待费575.67万元。2014 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与2013 年预算数相比减少177.44 万元,与2013 年预算执行数相比增加37.56万元,主要是“因公出国(境)费”有所增加。

发改委表示,因公出国(境)费预算数与2013 年预算数相比减少145.0 万元,与2013 年预算执行数相比增加50.00万元。主要用于开展发展中国家需求调研和合作磋商、督促协调物资交付等关键环节进展。此类境外活动对于深入了解有关国家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最新立场和主要关切,宣传我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扩大“南南合作”的品牌效应,确保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和推动作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数与2013年预算数、2013年预算执行数相同。公务接待费预算数与2013年预算数相比减少32.44万元,与2013年预算执行数相比减少12.44万元。

司法部

司法部2014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为1419.44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237.68万元,比2013年预算数减少32.07万元,下降11.89%。司法部公布,2014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为1419.44万元,比2013年预算数减少92.44万元,下降6.11%。其中:因公出国(境)费413.13万元,与2013年预算数持平;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768.63万元(全部为公务用车运行费),比2013年预算数减少60.37万元,下降7.28%。

外交部

2014年外交部“三公”经费预算数11324.44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9605.8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1410.94万元,无公务用车购置费;公务接待费307.70万元。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因公出国(境)费用最高,2014年的预算数达到2.09亿元,这一数字高于2013年预算的1.88亿元。国家体育总局的因公出国支出主要用于支付运动员参加国际赛事、适应性训练、进行友好体育交流以及体育援助等事项的开支,而邀请外来体能专家等开支则计算在公务接待内。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预算报告,2014年因公出国(境)预算增加主要是加入了索契冬奥会和仁川亚运会参赛的相关预算,但预算报告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出国团组数量和人数。

 俄罗斯经贸概况及油气安全战略

一、俄罗斯的经济贸易概况

俄罗斯联邦亦称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2年12月1日,人口1.453亿,居世界第7位(俄罗斯国家概况,转自外交部网站,2003,8,14)。苏联解体后俄全盘接受美等西方国家推荐的经改药方,采取“休克疗法”,推行以大规模私有化和全面自由化为核心的激进经济改革,经济连年下滑。1999年受卢布贬值和国际市场油价上扬以及普里马科夫政府大幅调整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等内外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俄经济呈现好转势头。2000年继续推行稳健的社会经济政策,利用国际油价一度上涨的有利形势,大力拓展国外能源市场,俄经济好转势头进一步巩固,宏观经济指标大幅上扬。2001年俄政府进一步深化社会和经济自由化改革,经济增幅小于2000年,但恢复性增长的势头继续得到保持,且增长质量有所提高。2002年俄政局进一步稳定,发展经济成为当局的中心任务和朝野共识,在这一有利环境下,政府进一步加强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投资和经营环境得到一定改善。同时借国际油价上涨之机,获取大量石油美元。但俄经济增长受国际能源市场行情影响仍较大,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2002年俄罗斯主要出口商品有石油、天然气、电力、煤、焦炭、机器设备、黑色及有色金属等(俄国家海关委员会,2003年)。2002年俄与欧盟国家贸易额占俄外贸总额的36.6%,与独联体国家占17%,与亚太国家占16.4%,与东欧国家占12.9%(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2002年俄社会经济状况,2003年)。

二、俄罗斯的油气产储量和油气贸易概况

俄罗斯是原苏联解体后所独立的最大的国家,而其经济却一蹶不振,在全球的经济影响力也比较小,但俄罗斯是世界石油,特别是天然气资源大国。据不同来源的估计,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70亿~100亿吨,占世界石油探明可采储量的8%~13%。俄罗斯2000年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66.25亿吨(表8-1),其分布情况见图8-1。与1999年的石油探明可采储量相比没有变化。

表8-1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储量变化表 (单位:石油为亿吨;天然气为万亿立方米)

全球42%的天然气资源和34%的天然气储量在俄罗斯,其2000年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为48.1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38%~45%。

在俄罗斯石油工业体系中共有13.35万口油井和6400口气井。俄罗斯石油行业已经受了多年的严重衰退,自1992年到2000年采油量大约减少了25%。俄罗斯石油工业是一个资本密集、生产技术过程复杂、多专业纵向一体化的行业整体。在原油生产方面、俄罗斯有130家石油股份公司,其产量水平见表8-2。但是从2000年开始,俄罗斯停产油井在大幅度减少,投产新井大幅度增加。

图8-1 俄罗斯油气区分布图

(据李国玉,2001)

表8-2 1998年俄罗斯联邦石油开采企业生产状况

(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委员会,1999)

俄2002年原油产量达到3.7963亿吨,比2001年增产3140万吨,约增长9%(孙永祥、刘倩如,俄罗斯燃料能源工业一年回顾与展望,国际石油经济,2003年第四期)。俄罗斯2000年石油产量为32300万吨,比1999年增加了8.94%。俄罗斯天然气2002年的开采量达到594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产137亿立方米,约增长2.4%,其2000年的天然气产量为5450亿立方米,比1999年减少了20.97%(表8-3)。

表8-3 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产量 (单位:石油为亿吨;天然气为亿立方米)

(据BP2001;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2002)

俄罗斯每年向本国市场供气超过3000亿立方米,通过管道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约1200亿立方米,占欧洲天然气市场需求的25.7%,此外,还向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国家出口天然气近800亿立方米。1998年俄罗斯共向国内外供应天然气为5900亿立方米,其中59%供应俄罗斯联邦,25%流向欧洲市场,16%供应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各国。俄罗斯1998年的天然气贸易量为1194亿立方米,而1999年的贸易量为1255亿立方米,增加了5.1%。1999年俄罗斯出口到欧洲的天然气增加5.1%,达1255亿立方米。输往中欧的气量减少5.2%,减到393亿立方米,向西欧国家(包括土耳其)出口862亿立方米(比1998年增加10.7%)。亚(马尔)-欧(洲)输气管道波兰段的完工以及德国段的扩容增大了向德国的出口能力,目前德国是俄罗斯天然气最大的进口国,年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能力达到191亿立方米,比1998年增长14.4%。随着新的天然气进口合同生效,土耳其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上升30.3%,达88亿立方米。希腊也大幅度增加了从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达15亿立方米。

俄罗斯是石油生产大国,也是油气出口大国。每年通过管道出口天然气1303亿立方米,出口石油1亿多吨。它的大量石油运往意大利、爱尔兰、德国、英国、瑞士和匈牙利。此外,还向希腊、奥地利、波兰、西班牙、加拿大、丹麦、美国、土耳其、芬兰、捷克、斯洛伐克、荷兰、比利时,以及古巴、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等国出口石油。欧洲占俄罗斯石油出口量的95%,其中,中欧占46%,南欧占26%,东欧占21%,北欧占2%。2002年,俄罗斯原油出口量达1.845亿吨,比上年增长13.8%;汽油出口量达到5800万吨,增长14.3%;重油出口量达到2580万吨,增长38.7%;天然气出口量达到1864亿立方米,增长3%(孙永祥等,2003)。

至2000年底,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总长21.3万公里,2002年输油气总量20997亿吨公里(俄国家统计委,2002)。

目前,俄罗斯正在就俄罗斯的石油向亚太市场出口而努力,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俄就签署了俄罗斯向中国提供石油并共同出资修建输油管道的备忘录,但关于俄罗斯是把石油输往中国(安加尔斯克—大庆),还是输往太平洋沿岸(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见图8-2)合算的争论已经进行了很久,俄政府一直在两个方案中举棋不定。这主要是日本政府从中想获得一些油气利益。为了与中国竞争,日本官员也用各种方法向俄罗斯频频示意:日本准备将俄罗斯作为其固定的石油进口国,改变过度依赖波斯湾国家石油供应的现状。目前,波斯湾是日本石油的第一大进口地,占其进口总量的82%,但是今后日本承诺每年从俄进口近5000万吨石油,这相当于其年进口量的四分之一。2003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访问莫斯科时,曾表示日方愿参与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这条长3765公里,耗资38亿至56亿美元的石油管道建设,并许诺在以后的几年中向俄罗斯石油工业投资80亿~100亿美元。

图8-2 东北亚石油管线方案示意图

(据新浪网,2003)

三、俄罗斯的油气消费

1.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和油气消费

自从原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济一蹶不振,经济出现低增长或负增长,这样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消费也进入低迷状态(表8-4和表8-5)。

表8-4 俄罗斯的人均GNP及其经济增长 (单位:美元/人)

(据《能源政策研究》,2000.4)

表8-5 俄罗斯的石油及天然气消费(单位:石油为百万吨;天然气为亿立方米)

俄罗斯近几年每年的天然气消费量为3772亿立方米,石油消费量为1.23多亿吨。

2.俄罗斯的油气消费结构

俄罗斯的油气消费水平比较高,特别是天然气高达50%以上。俄罗斯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见表8-6。俄罗斯天然气消费结构见图8-3。

表8-6 1998~1999年俄罗斯一次能源消费及结构

(据中国矿情通报——能源矿产专辑.2001)

四、俄罗斯的油气安全战略

1.俄罗斯储备及其能源安全政策

俄罗斯是能源生产大国,其生产的油气不但满足本国的需求,而且有大量的出口。因此俄罗斯近几年不用担心其油气消费的供应安全问题,但是俄罗斯目前仍有许多的油气安全问题需要解决。

图8-3 俄罗斯天然气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油气储运》,2000年第6期

俄罗斯油气安全问题是:

1)国内石油产量在从1990年到1999年的10年里从5亿吨逐步下降到了3亿吨。但是出口还不可能迅速地减少。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天然气、石油生产和地区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是西西伯利亚和乌拉尔—伏尔加的油气产量在全俄罗斯的比重开始下降。到目前为止采储量很高。从今后5—10年看,俄罗斯必须在它的油气区找到足够的资源,才能替补或保持全国油气产量的稳步增长和出口的需要。新的油气区主要是在季曼诺—伯朝拉地区、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里海地区和北部大陆架,但是前景都远不如老油气区,而且开发的成本相当高。

3)由于俄罗斯的油气出口比例比较大,受石油价格波动和外部市场的影响之大直接威胁俄罗斯的外汇和经济基础。

4)目前俄罗斯经过乌克兰岛东欧管道运输仍然面临支付问题,而新的通道建设面临资金问题。亚太地区的需求量潜力巨大,为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资源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但是本地区的市场开发还面临着巨大的问题,有待政府和工业界的密切配合和解决。

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主要体现在《21世纪前20年的能源战略规划》,其总体思路是从全俄罗斯的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出发,重新认识和确定能源战略和政策。在今后的20年里,石油天然气工业的战略转移和强化开发是主要内容。

抓紧油气勘探开发。俄罗斯目前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据统计俄罗斯大体有65%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和85%的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位于西西伯利亚。但俄罗斯巨大的后备油气资源在东西伯利亚、西西伯利亚北部和大陆架。按目前的规划,东西伯利亚的产量比重可以提高到15%~20%。出于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的比较成本优势,俄罗斯已经并将继续在中亚、伊拉克、利比亚、印度和南美一些国家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活动。其次俄罗斯在本世纪初还将建设第二条到欧洲的天然气管线、到亚太地区的油气管线和控制中亚油气出口的管线。

在保持石油供应基本稳定的同时,积极开发和利用天然气资源。俄罗斯天然气发展战略:

1)开发西西伯利亚天然气资源,特别是亚马尔半岛的天然气资源。

2)扩大天然气出口,巩固欧洲原有的天然气市场份额,开辟亚太地区天然气新市场。

3)进一步提高国内城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气化水平,优先满足商业、民用和农业部门的天然气需求,扩大电站的天然气消费量。

4)进一步修复、利用现有的天然气管网,加速建设新的长输管线。

2.俄罗斯油气的储运

俄罗斯管道运输约占全国货运周转量的60%和占货运量的30%。俄罗斯石油运输股份公司和成品油股份公司负责原油和成品油的运输业务。这两家公司是按照1992年7月1日俄联邦总统令决定组建的。

通过输油干线向国内消费者提供石油并向国外出口。俄罗斯的输油干线总长度超过4.8万公里。随着俄罗斯石油产量和输油管道运量(指相当于设计能力的一般)的下降,地区性输油管道系统的效率和作用随之削弱。输油干线老化形势更加严重。为保证管道的可靠性,必须经常检查管道线路部分和泵站的设备,发展管内诊断是提高这项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针。

从表8-7的数据不难看出,规模很大的俄罗斯输油业与西欧相比是落后的。除了自然气候条件之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很长的距离决定的。例如,在俄罗斯的欧洲地区消费的燃料和动力占全国消费量的60%以上、而自产的一次能源只占46%。1994年俄罗斯运输1吨原油和成品油的平均运输距离为2133公里,而法国为300公里,英国为147公里,挪威110公里。

表8-7 俄罗斯及西欧国家的油气储运

(据欧洲北美运输统计年报纽约/日内瓦,1996)

俄罗斯统一供气网管道总长为14.88×104公里(不包括配气管道),其中设有5508座干线阶段阀,河流穿越2000多处,在管网中设有地下储气库22座,在气田、输气干线和地下储气库共设有压缩机站250座,输气干线按不同直径构成见表8-8。

表8-8 俄罗斯不同直径输气管道所占比重

(据欧洲北美运输统计年报纽约/日内瓦,1996)

3.俄罗斯的能源地缘政治战略

俄罗斯联邦政府和燃料能源部提出,当前对外能源战略的主要目标是采用外交手段使国家参与平等的国际能源合作,巩固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地位,同时要在对外经济和地缘政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为此俄联邦的确定的能源地缘政治战略是:

1)把独联体国家放在其能源地缘政治的首要地位。俄很重视与独联体国家发展合作。俄对独联体国家的能源战略是发展和深化一体化进程。

由于美国借助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而在中亚地区大动干戈,派军队留守在中亚地区,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渗透中亚和滨里海地区,确保美国在该地区的能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利益。这对俄罗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俄能源外交在此地区最优先的工作是参与独联体国家间多边和双边能源合作,防止美国在该地区的进一步渗透。与此同时,必须保证新独立国家的利益,以及在利益平衡基础上进行最大限度的能源合作。

2)确保欧洲作为俄罗斯的传统能源出口地。俄罗斯在此地区的主要任务是,保留对临近的欧洲和非洲以及中亚国家的竞争力;使俄罗斯能源企业参加东欧和东南欧地区的能源产品出售、当地能源企业的股份制和私有化,保证以优惠的价格和可靠的条件将俄能源输向西欧;建立有欧洲伙伴投资、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

3)中近东既是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也是其潜在的财源。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主要的能源地缘政治是为俄能源公司参加有关该地区的能源项目创造条件;巩固俄罗斯在土耳其能源市场中的地位,保留俄罗斯作为向土耳其供气的主角等。

4)把南亚和亚太地区作为俄罗斯能源地缘政治考虑的特殊地区。俄罗斯将扩大与该地区国家的能源合作,目的是要找到理想的能源出口市场。

俄罗斯正加紧与中国进行谈判,以便建立走向中国特别是东北亚市场的油气管道。目前正在论证的管线有:

图8-4 东北亚计划管线地理分布图

(据胡见义,2001)

路线一:伊尔库茨克州→满洲里→哈尔滨→沈阳→大连→仁川

路线二:A.管输天然气到萨哈林岛南端的南萨哈林斯克,经液化后,以LNG方式销往日本、韩国、中国沿海等地区,其中以日本为主要消费市场,直接参与东南亚地区的LNG市场竞争。

B.萨哈林→海参崴→图们江地区→朝鲜→韩国

路线三:伊尔库茨克州→乌兰巴托→北京→日照→韩国(日本)

路线四:雅库特→黑河→大庆→沈阳

以上管线计划见图8-4。

俄罗斯不仅发展与中国、日本、韩国及其他发达国家间的双边合作关系,还要发展多边关系。

5)美国既是俄罗斯的竞争对手,又是难得的伙伴。俄罗斯对美国采取了既斗争又联合的办法,无论在里海、中东等“热点”地区,还是在俄罗斯国内产油区都出于自身油气工业发展的需要和战略上的考虑,与美国进行着“秘而不宣”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