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2.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什么?

3.虽说人民币升值,为什么市场上的东西越卖越贵呢?

4.当今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有哪些?(5分题)

5.资本净流入

6.石油价格下降是如何影响卢布汇率的?美国是如何操纵的?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油价下跌本币升值_油价却应声下跌了

人民币兑美元为一比一的好处:

1、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一升值,老百姓手里的钱就当美元用了,可以不享受中国的奇高物价。

2、中国外债压力的减轻和购买力的增强等等。

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帝国的最大债主之一。这个事实本身显示了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去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3、有利于进口产业的发展:如果人民币升值,海外资产对我们来说会较便宜。”如果人民币兑美元1:1,中国油价下降60%以上,老百姓能够实实在在的享受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好处。

人民币兑美元为一比一的坏处:

1、将对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产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价格远低于别国同类产品价格。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二是由于激烈的国内竞争,使得出口企业不惜血本,竞相采用低价销售的策略。人民币一旦升值,为维持同样的人民币价格底线,用外币表示的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将有所提高,这会削弱其价格竞争力;而要使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不变,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这不能不对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

2、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我国是世界上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目前外资企业在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对促进技术进步、增加劳动就业、扩大出口,从而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后,虽然对已在中国投资的外商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对即将前来中国投资的外商会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会使他们的投资成本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将投资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

3、加大国内就业压力。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和境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因为我国出口产品的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阻必然会加大就业压力;外资企业则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之一,外资增长放缓,会使国内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4、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人民币如果升值,大量境外短期投机资金就会乘机而入,大肆炒作人民币汇率。在中国金融市场发育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这很容易引发金融货币危机。另外,人民币升值会使以美元衡量的银行现有不良资产的实际金额进一步上升,不利于整个银行业的改革和负债结构调整。

5、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6591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参与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然而,一旦人民币升值,巨额外汇储备便面临缩水的威胁。假如人民币兑美元等主要可兑换货币升值10%,则我国的外汇储备便缩水10%。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什么?

人民币升值是指人民币相对于其他货币来说,其购买力提高,或者居民用较少的人民币可以兑换到更多的其他国货币,比如,在以前中国居民兑换1美元需要8元人民币,而现在,中国居民兑换1美元,只需要7元人民币。

人民币升值是相对于其他货币而言的,就是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强。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来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以及外来的压力。内部影响因素有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状况、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状况、经济增长状况和利率水平。2012年人民币的汇率一直处于跌宕状态,到2012年10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再度创下自1993年来的新高。

虽说人民币升值,为什么市场上的东西越卖越贵呢?

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同时对内贬值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屡创新高,升值幅度逐渐加快。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56%,2006年升值3.35%,2007年升值6.9%。到今年的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突破7.0的关口,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在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同时,国内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也出现了一个较快的上升势头。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4.8%,涨幅高出2006年3.3个百分点,也远超政府确定的全年3%的涨幅。进入2008年以来,受春节和雪灾等因素影响,物价水平上涨趋势被进一步强化,一月份CPI同比上涨7.1%,二月份则同比上涨8.7%,三月份上涨8.3%,一季度CPI上涨8%,上涨势头令人担忧。

人民币汇率体现的是人民币的对外比价关系,而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和资产价格上涨则是体现了人民币对国内商品和服务以及金融资产的比价关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民币一方面对外升值,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却在国内市场上的购买力日趋下降,出现了所谓的对内贬值呢?应该说,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的并存是我国经济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并存的重要表现,这二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

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的根源

就人民币对内贬值来说,目前国内物价水平上涨还主要是针对食品而言,这其中存在一个结构性的问题。比如在2007年消费价格上涨的4.8个百分点中,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为4.0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的影响为0.6个百分点,其它商品与服务的影响为0.2个百分点。在今年二月份CPI高达8.7%的增幅上,拉动其上涨的主要动力仍然是食品价格,食品涨价对CPI增长的贡献达到80%以上。当然,除了结构性问题之外,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和资产价格上涨所造成的人民币对内贬值也有其客观必然性。这其中既有国际因素影响,又有国内经济不均衡的现实原因,如全球流动性过剩、部分农产品主产国减产、石油价格高涨、人民币升值、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等。

首先,我国物价水平近段时期的上涨并不是个别的偶然现象,而是在各国均出现不同程度通货膨胀环境下的自然反应。2007年以来,国际原油、粮食、大豆、食用植物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度攀升,导致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出现通货膨胀。2007年全年美国消费价格上涨4.1%,创下自1990年以来的最大涨幅。欧元区通胀率最近几个月接连攀升,今年一月份通货膨胀率再次创下历史新高,由去年十二月份的3.1%进一步上升至3.2%,是1999年欧元启动以来的最高纪录。其他如俄罗斯、韩国、巴西等国家物价涨幅多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通货膨胀压力显著。在经济全球化和各国经济往来日益加强的背景下,通货膨胀在各国之间传播和转移是一种自然现象。

其次,原油价格高涨容易引发输入型通货膨胀。近段时期以来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纽约商品交易所四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110美元关口。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仍决定维持目前的原油产量不变,市场普遍预计国际油价还将进一步上扬。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工业原料,原油价格波动不仅会影响下游所有产业的利润,同时还将带动各种产品价格的波动。原油价格的上涨必然引起与原油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导致国内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直接给交通运输、冶金、渔业、轻工、石化、农业等相关产业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这些产业因油价上升抬高的生产成本如果转嫁给下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必然会提高物价水平,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据测算,油价因素占我国国内整个物价指数(CPI)比重约在5%,如果成品油价格上调10%,将拉动物价上涨0.5个百分点。

再次,通货膨胀作为一种货币现象,与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国际收支失衡和外汇储备激增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长被动加速。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增加,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人民银行被迫通过各种手段回收市场上过多的外汇,但这反过来又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二是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金融理论一般认为本币升值可以降低本国通货膨胀率,但在实践中它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升值的预期以及预期的不断实现导致国际资本快速流入,货币供应量被动增长,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物价上涨。三是信贷膨胀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2007年末,我国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比2006年高出1.9个百分点,比2007年初增加了3.9万亿元。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扩张的信贷规模变成消费和投资需求,进而推动了价格水平上涨。

当今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有哪些?(5分题)

金融地产No.1

在人民币升值趋势及宏观经济快速增长趋势没有改变前,房地产行业的中长期投资价值不会改变,地产依托行业高增长与大整合双轮驱动,龙头公司会有超常规增长。未来新会计制度准则的实施,地产股、物业股以及商业地产股都存在价值发现和资产重估机会。我们认为,由于人民币升值加速以及业绩支撑等因素使得地产股得到扩散炒作,新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初实施,对于房地产企业以及园区和地产租赁企业将以公允价来计价,而这些企业的地产市价远高于成本价,将大大提升和增厚该类企业的利润。

2007年,银行股继续成为热点主要基于以下方面:一是银行类上市公司总体业绩较为优良,是市场上蓝筹股的重要代表。二是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权重股将得到机构投资者战略性关注,工商银行(5.45,-0.40,-6.84%)(601398)、中国银行(5.43,0.49,9.92%)(601988)等是所有机构投资者不可忽视的战略性投资品种。三是人民币升值的长期预期使得金融股有望成为资金长期战略性关注的品种。预期在近年内随着宏观经济的强劲增长,人民币仍有较强的升值趋势。四是金融行业的改革将给银行股带来较大的机会。

交通运输No.2

航空业得益于国内航油价格存在下调空间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等两大利好因素,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伴随民航业的稳定成长及“天空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未来机场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2006年国际干散货运价大幅反弹,油轮和集装箱运价表现低迷,预计未来干散货市场将维持高位,油轮市场相对稳定,集装箱市场继续下滑;“十一五”期间港口吞吐能力继续释放及港口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整个港口业供求关系得到彻底改变,港口业高速增长局面不再,行业将保持相对平稳发展态势;“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将大幅增长,铁路营业里程和复线、电气化率将大大提高,这都为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保持平稳增长的公路行业,目前整体被低估的状态有望在2007年扭转。

航空业No.3

依据历史上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股市经验,在本币升值背景下航空公司也是其主要受益者之一,理由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飞机和航空材料基本依赖进口,同时公司负债巨大并且其债务主要是以美元为标的,人民币持续长期升值将使飞机进口成本和外债负担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是我国石油进口依赖度越来越大,人民币升值有助于燃料成本下降。2006年三季度,中国国航(5.15,0.47,10.04%)(601111)和S南航(4.09,0.37,9.95%)(600029)的业务量数据都表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同时载运率指标也明显提升;三季度这两家公司的平均客座率水平分别为81%和75%。由于燃油附加费政策在各航空公司逐步得到实施,从2006年8月份开始,国内航线综合票价指数和国际航线票价指数开始比较明显地超过去年同期。我们必须指出除燃油附加费政策性扶持外,随着2007年世界经济减速和石油产能上升,预计2007年油价继续温和向下,航空公司燃料成本明显减轻。因此在运行指标改善、政策扶持、油价下跌和人民币升值大趋势下,航空公司运行成本和财务负担将不断改善,所以预计2007年行情中本行业股票表现将超越指数。

造纸No.4

造纸行业是人民币升值受益者之一,这主要是我国林业资源缺乏,尤其木浆大量依赖进口,本币升值将降低公司原材料成本使业绩增长。我国2005年纸浆消耗总量5200万吨,进口量为759万吨,尤其高质量的木浆严重依赖国外原料,全球废纸40%贸易进口到中国。虽然我国发展草浆和竹浆力度较大,但高品质木浆缺乏是硬伤,我国长期依赖国外原料是不可避免的。国际木材价格在2004年中指数从450点回落到当前的250点左右,从而木浆价格也相应下跌推动造纸公司业绩增长,目前针叶浆价为6400元/吨,阔叶浆价为5400元/吨,低于8月份高点6900元/吨和5800元/吨。2006年前9个月纸业累计收入增长24.1%,累计利润总额增长36.2%,我们判断盈利能力于2006年四季度有所改善。

有色金属No.5

全球有色金属资源经过上百年的大规模开采后,资源的稀缺性日益明显,金属价格的长期趋势向上。2007年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将继续维持高位运行,连续暴跌的几率较小,但各品种间将出现分化,镍、锌、铅将继续挑战2006年高点,铜、铝、锡将不同程度的小幅回落,钨价仍维持高位运行。

由于有色金属板块已经在2006年大幅上涨,并且如果全球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则有色金属供需可能会发生逆转从而导致价格大幅下跌,因此,当前对该板块存在一些分歧。但我们坚持认为,此轮牛市周期会远远超过大家的预期,铅、锌、镍等金属的极低库存以及2007年仍然存在的供应缺口预示着价格会继续走高。尽管铜等个别金属短期内库存上升,未来供应紧张状况有望减缓,但在低水平的库存情况下任何供应面的意外都会促使价格反弹。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2007年有色板块上半年仍然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

机械No.6

在国家强调自主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下,机械行业的下游行业今后更趋于通过结构调整来取得较大发展,相应地对装备制造业提出更高“质”的要求。综合评估铁矿石价格和钢材的需求,我们认为2007年总体上钢材价格将趋于平稳,这将有利于下游机械行业的发展。随着宏观调控的推进,预计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放缓到20%左右,机械行业将从过热领域逐步回落到趋热领域,各个子行业的发展将出现分化趋势。基于市场增长潜力和原创性集成技术发展空间的评估,我们预计,2007年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农业机械等三个子行业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机床工具、重型机械、仪器仪表等三个子行业将保持较高速增长;航空设备、船舶制造、铁路运输设备等三个子行业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而环保设备制造业在“十一五”时期将呈现爆炸性增长的态势。

农业No.7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农业的核心是中游的种植和养殖,向上延伸则是用于核心的配套和服务子行业,包括种(苗)植业、化肥和农药、饲料、兽药和疫苗等,向下延伸则是农产品加工子行业。受国内农业资源的限制,种植和养殖行业的投资机会在于价格的大幅波动,尤其是位于优势农产品区域的龙头企业;饲料行业的投资机会在于产业的整合;种子行业受益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疫苗行业受益于疫情的多发;而农村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将给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资连锁超市带来很大的发展机会。

通信No.8

随着3G投资前景的逐渐明朗化,我国2007年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必将迎来一个新的高峰,整体通信行业的景气度也将会随之进入一个加速提升阶段。通信行业在2007年的投资也将围绕3G反复挖掘和深化,通信设备子行业将成为3G价值链中最先和最大的受益者。从长期趋势来看:随着3G价值链的形成和延伸,竞争的游戏规则将有所改变,企业个体的竞争将逐渐让位于价值链的协同竞争,但这种演变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来看,具备以下特点的企业将获得更快的成长:(1)市场增长具有外生性和爆发性;(2)核心业务的市场份额领先、盈利能力有保障;(3)具有较强的抗周期、抗竞争的能力;(4)高层战略思维清晰。

2007年通信行业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主要集中3G牌照发放时间不确定、政府对TD技术支持力度不确定、国家宏观调控影响电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确定等政策层面。我们建议,应深入评估3G对通信行业所带来的外生性增长机会,尤其是重点关注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产业链的演变轨迹和市场前景,寻找具备成长为全球通信产业巨头潜质的国内上市公司,战略性长期持有。

汽车No.9

2006年以来汽车行业销量、收入与利润指标趋向同向变化,改变了前期销量增长、效益下滑的不利局面,其中,轿车是拉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价格体系趋于稳定的背景下,市场需求保持较快增长,行业收入水平将随销量的提升保持同步增长,预计2007年汽车行业收入与利润将保持同步增长,增长幅度在20%左右,尤其是轿车行业的增长更值得期待。2007年汽车股投资机会在于:市场需求旺盛带动业绩增长,轿车股机会大于商用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公司将取得更快的发展;汽车产业国际转移趋势明显,中国汽车工业面临一定发展机遇;资产注入与整体上市给相关公司带来跨越式发展机会。

钢铁No.10

日本新日铁20世纪80年代4年上涨7倍的辉煌,使我们看到国内钢铁企业的灿烂未来。亚太钢铁股的大涨也激励着国内投资者的热情。钢铁行业出现业绩拐点,而且这种业绩增长,因为出现了新的变量:对外钢材出口增长而能够持续。人民币升值,对外投资增长,国内钢铁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在为中国钢铁企业的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作为全球吨钢盈利最少的地区,其盈利增长前景值得期待。目前国内钢材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超过100美元/吨,价格上涨100元,就会使行业利润增长40%。国内最大的龙头钢铁企业宝钢股份(8.66,0.50,6.13%)(600019)三季报50%的业绩增长,以及主要钢铁企业的亮丽季报和年报,将坚定投资者信心。钢铁利润增长将不断提升钢铁公司的价值。

国内钢铁购并重组将是未来几年投资主线,整体上市只是中国钢铁工业重组的序幕,跨企业购并整合将不断提升公司的内在价值。目前国内钢铁股的估值只有6~8倍,市净率只有1倍,一些公司甚至在1倍之下。如果国内钢铁股估值达到国际平均水平,很多公司将实现价格翻番,行业平均至少有50%的上涨空间。如果考虑到中国钢铁工业的增长性,中国钢铁股的估值上涨空间更大。

资本净流入

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净出口(顺差)就是资本净流出,逆差就是资本净流入。中国大量出口货物到美国,美国人付给中国美元,中国人拥有了外国资产(美元)就表示中国的资本出去了。现在美国经历了大量的贸易逆差,也就是大量资本流入美国,资本净流入。注意的是经济学上的资本净流入和外商投资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有衡等式NCO(net capitital outflow资本净流出)=NX(net export净出口)

一、关于失衡的经济学分析

(一)失衡的主要表现

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经常项目的巨额逆差与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经常项目的大量盈余并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托提出,世界经济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对美国贸易盈余增加,以及包括俄罗斯和中东国家在内的石油产出国贸易盈余增加。

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从1995年开始扩大,在过去4年里平均每年增加1000亿美元;在过去9年里平均每年增加800亿美元。1995年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为1140亿美元,约占GDP的1.5%;2006年达到8640亿美元,约占GDP的6.5%。同时,亚洲国家经常账户出现了大量顺差,尤其是对美贸易顺差。2000年亚洲国家经常账户顺差为2057亿美元,2005年达到3557亿美元 。

(二)为什么失衡:理论分析

从储蓄与投资关系看,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在于一些国家内部的投资/储蓄关系。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经常项目收支差额恒等于国内储蓄与投资差额,即经常项目盈余意味着国内储蓄超过投资;经常项目赤字意味着国内投资大于储蓄。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投资大于储蓄,表现为经常项目赤字;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储蓄大于投资,表现为经常项目盈余。

从国际收支角度看,世界资本流向发生逆转是全球经济失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从资本净流出国变为资本净流入国;亚洲等发展中国家从资本净流入国变成资本净流出国。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FDI)也发展很快,2006年世界FDI总计为12304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流入发达国家的FDI同比增长48%。美国是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国家,为1173亿美元,同比增长78.2%;欧盟其次,为5490亿美元,同比增长30.1%。

从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来看,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汇率变化是影响商品进出口流量的惟一因素。这样,在出口商品的本币价格和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不变时,汇率上升(本币贬值)就意味着在国内市场进口商品变得更加昂贵,而在国外市场出口商品变得更加便宜;相反,汇率下降(本币升值)则意味着在国内市场进口商品变得更加便宜,而在国外市场上出口商品则变得更加昂贵。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目前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与美元汇率之间确实存在着较为稳定的因果关系(约有2年时滞),美元贬值是缩小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重要途径。因为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每贬值10%,就会使经常项目余额占GDP的比重改善一个百分点。与此相对应,亚洲国家要减少经常账户的巨额顺差,也需要对其汇率水平和汇率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为什么失衡:美国与亚洲

如果将世界经济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亚洲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两部分,那么,“美国”与“亚洲国家”的经常项目将互为相反数,即“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意味着“亚洲国家”的经常项目顺差。在这一理论框架下,要分析“美国”经常项目为什么会出现巨大逆差,就必须分析“亚洲国家”经常项目为什么会出现巨大顺差;要减少“美国”经常项目的逆差,就必须减少“亚洲国家”经常项目顺差。

1、美国为什么失衡?

储蓄率下降。美国经济主要靠消费拉动,近年来这一倾向被不断强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消费率长期稳定在61%-63%的水平,这一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上升,2004年达到70%,2005年达到72%。与此相对应,美国的储蓄率急剧下降,储蓄率下降是造成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主要原因。由于储蓄不足,美国必须吸收国外资金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可用以下三个指标来说明美国储蓄率的下降情况:(1)国民净储蓄率。这是一个剔除货币贬值因素后反映家庭、企业和政府部门总体储蓄状况的指标。1994年美国国民净储蓄率为14%-15%,2001年以后一直徘徊在1.5%。(2)私人储蓄率。私人储蓄率是指储蓄占实际可支配收入的比例。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私人储蓄率基本稳定在8%-10%,从90年代起不断下降,1995年下降为4%-5%,2004年下降为0.2%,2005年降至负数,2005年第三季度达到-1.6%,为1929年经济大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到2006年年底美国私人储蓄率已经是连续20个月为负数。(3)储蓄占GDP的比重。1990年-1999年这一比重的平均值为16.3%,2000年-2002年为16.2%,2003年为13.5%,2004年为13.7%,仅为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

储蓄战略的改变。2000年美国股市泡沫破裂,2001年美国发生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美国经济陷于衰退。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从2001年5月到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下调到1%,为48年历史最低。美国政府的超低利率政策在推动美国经济恢复增长的同时也诱发了资产价格泡沫,主要表现为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上涨,1950年-1999年美国房产总值占GDP的比例为105%,2005年这一比例超过160%。

资产价格泡沫改变了美国的储蓄战略,扩大了美国的负债消费趋势。具体讲,资产价格膨胀提高了家庭和企业部门的抵押负债能力,使家庭和企业部门的负债水平持续上升。1980年家庭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的负债余额对CDP的比例为0.45、0.51、0.42和0.13。2004年这一比例分别提高至0.87、0.67、0.52和1.0。这种信用扩张提高了美国的社会总需求水平,尤其是消费需求水平。

同时,由于房地产价格大幅上升,使家庭名义金融资产迅速增加,“以收入为基础”的储蓄战略开始向“以资产为基础”的储蓄战略转变。目前美国居民消费增长中的60%与住房再融资有关。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美国居民的家庭资产中,有价证券占比较大;2000年以后,房地产资产占比迅速上升。1991年有价证券占美国居民家庭总资产的比例约为13%,2000年这一比例上升到35%。2005年房地产资产占比达到40%,超过有价证券。目前美国家庭持有的房地产净值是有价证券的2倍多。资产为基础的储蓄战略推动了储蓄减少、消费增加。

储蓄/投资关系的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生产率不断提高,使美国经济实现了低通胀下的长期、快速增长。产出扩大促进了国内需求和进口的增长,生产率提高还与其他因素一起影响了产出与需求之间的差额,进而影响了储蓄/投资平衡。经济持续增长以及乐观的增长预期还刺激了投资支出,收入和资产价格膨胀推动了消费增加,储蓄减少,最终导致储蓄/投资状况恶化。

与美国储蓄占GDP比重持续下降的情况形成鲜明对照,美国投资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1990年-1999年投资占GDP比重的平均值为18.7%,2000年-2002年为19.4%,2003年为18.4%,2004年为19.7%,也就是说,从1990年到2004年美国投资占GDP比重的变动率为+1.1%,远远高于欧洲(-2.9%)和日本(-9%)。

2002年-2004年,美国经济曾经出现了针对其经常账户巨额赤字的调整,即美元对欧元和日元等世界主要货币大幅贬值,最高跌幅达到50%。这本应成为美国扩大出口、减少经常项目赤字的机会,但是,由于亚洲货币普遍实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美元并没有能够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贬值,美国与亚洲的贸易差额也没有能够得到应有的调整。

(四)为什么失衡: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

1、国际产业结构调整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将传统的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制造环节等大规模地向国外转移,主要转向那些具有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市场相对广阔和产业配套能力较强的新兴市场地区。亚洲等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全球生产制造基地和各类制成品的出口基地。由于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传统制造业所占的比重不断缩小,金融、保险、电信等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快速扩大,大量消费品和制成品严重依赖进口,加剧了美国与亚洲国家的贸易失衡。

2、国际分工格局变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生产要素跨国流动趋势进一步加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国际分工方式(主要使用本国生产要素进行的生产出口),形成了生产要素在一些国家的集中,并进行面向全世界生产的新格局,具体表现为跨国外包发展与全球供应链延长。跨国外包是指跨国公司将生产或服务的一部分搬到海外,人工成本更低廉,赋税更低,企业负担的其他成本也更低。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生产或服务转移到海外,再把产品纳入旗下的全球供应体系,从而使全球商品供应链延长。

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使世界各国对其比较优势进行了重组,即劳动密集型生产和服务通常率先转移劳动力成本较低国家,包括多数亚洲国家,使其拥有相对的出口竞争优势;美国等发达国家主要向国际市场提供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出口优势。但是,这两个周期通常是不同步的,尤其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开发需要一个过程,表现为技术创新周期。这样,各国比较优势的体现,包括新的出口和就业机会出现,呈现不同步性:当亚洲国家的比较优势体现出来,美国的比较优势还未能充分体现出来时;或者当美国的比较优势表现出来,而亚洲国家的比较优势还未能充分体现出来时,都有可能表现为双方的贸易差额或经常项目差额。

3、国际资本流向逆转

传统经济学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体系中?国际资本将从收益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流向收益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今天,尽管传统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依然有效,但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却发生了逆转。

一是美国在大量借入资源,流入到美国国内的国外资本已经接近其国民生产总值?GNP 的7%。二是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在借出资源,并且,这样的投资不是单个投资者为追求投资收益而做出的决定,而是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大量积累外汇储备的结果。

4、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高涨,主要石油生产和输出国的石油收入大量增加,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石油进口成本迅速上升,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贸易收支不平衡。2000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从每桶10美元飚升至每桶70美元以上,推动石油生产和出口规模迅速扩大。2005年全球主要石油输出国的石油出口价值达到近8000亿美元,比2002年增加了一倍。与此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石油进口开支急剧增加,有关资料表明,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扩大的一半源自国际油价上涨。2005年,新兴市场地区的石油贸易盈余总计3474亿美元,占其全面经常项目盈余的68%,这也是中东地区和俄罗斯等产油国经常项目盈余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但是,石油生产输出国由此赚取的巨额收入并未被用于国内消费或进口,而是以投资各种金融债券、股权或资产等形式,重新回流到美国市场。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

石油价格下降是如何影响卢布汇率的?美国是如何操纵的?

(一)卢布汇率如何受油价下跌影响。不管是哪种国家货币,卢布也好,还是美元、人民币,都是以国家政府信用背书的法定货币,与贵金属、外汇及其他实物资产脱钩的。法币本身并无天然价值,离开政府信用就是废纸一堆。主权货币被动地发生持续贬值,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极其危险的事情。

法币时代的货币贬值一般指在外汇市场上主权货币相对价值的下降。一般来说这只能是由其发行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国际收支赤字造成。卢布贬值所代表的,也就是俄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赤字:

经常项目包括外贸收支、非贸易往来和无偿转让;

资本项目则包括国际间股票、债券、证券交易与境外存款。

两个项目发生赤字,就是指出现境内的资金向境外净流出,国内市场银根抽紧,经济活动陷入萧条。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看,国际外汇市场上对卢布需求的急剧减少,抑或俄国国内对美元及其他外汇需求的剧烈扩张,都能带来卢布贬值。

原油价格下跌给俄罗斯金融造成的影响有三:

一、外贸收入减少;

二、海外投资的撤离;

三、税基缩小导致的政府财政状况恶化。

油价低对产油国来说结果都一样:出口同样多的油气,收入却变少了。收入减少,石油出口企业与银行系统结汇所需要的本币就会减少(国际市场对卢布需求减少)。

外资撤离通常会早于外国投资者对石油价格信心整体崩溃而发生。一部分人出于避险目的,加紧抽离已经投入俄境内的资本,将有关项目股份、机器设备等变现,置换为外汇资产,带出境外;另一部分已承诺投资的,也会及时止损,中止合作。通过股票市场持有俄罗斯石油公司、油田服务企业股份的,则会迅速抛售,用这部分卢布的流动资金购买外汇进行跨境撤离(俄国境内对外汇的需求急剧增加)。这些金融活动无疑会消耗大量俄央行的外汇储备。

俄罗斯在叶利钦执政的晚期就开始支持国有资本兼并控制石油工业,因此目前国营资本占据该行业相当比例的股权。与此同时,该国对原油开采征收特别收益金(国际惯例),还对出口原油征收一定比例的出口税。油价下跌导致的税收流失,使得政府预算无法落实,为填补缺口,弥补财政所需,俄央行就会被迫用外汇储备购买更多计划外的政府债券。这在帮助政府度过财政危机的同时,当然就消耗掉央行的外汇储备。

其实俄央行自己也承认,在前一阶段为干预卢布暴跌已经动用了不少的外汇储备。在主权货币疲态已经得到地缘政治或重大市场因素背书的前提下,这类主动干预往往是饮鸩止渴,投资者(既包括境外也包括俄境内的)出于获利的天然冲动,会义无反顾地同央行对赌。无论俄央行购回多少卢布,抛出来的外汇都会被市场消化殆尽,直至央行金库告罄。待到俄政府信用破产为止。

(二)美国操纵石油市场有4种手段。

第一,美国政府说服本国石油公司限制开采量。最近5年尽管油价很高,但美国石油巨头的开采量一直保持在一个水平上。

第二,美国的忠实盟友沙特阿拉伯愿意执行美国的战略,没有表现出大量增加石油供给以打压油价的愿望。

第三,纽约期货市场的大量投机倒把行为是石油价格增长的推动力。毫无疑问,在那里定调的是美国人,每天大量的期货交易推动着油价上涨。美国政府还有其它一些方法来操纵油价。

第四、美国充分运用自身影响力和主导性,以市场作用调侃市场、调侃价格、调侃技术、调侃心理。例如,在国际资本市场表现不佳、低利率和疲软股价中,美国将有实力的投资机构和投资者招募到国际石油市场,将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资金转移至石油市场。国际石油价格高企不仅吸引了国际汇市上的资金进入期货市场而对美元贬值产生助力,而且并没有导致美国因进口原油造成巨大损失,其中核心在于美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