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乘网约车提出开空调被拒载,遇到此类事情你会怎么做?

2.顺风车车主跨平台接单,车乘双方发生言语纠纷,谁之过?

乘网约车提出开空调被拒载,遇到此类事情你会怎么做?

涉及油价的纠纷案件-涉及油价的纠纷案件分析

事情发生在北京,具体的经过是:打车男子上车后要求司机大哥开空调,双方交涉几轮之后,最终司机大哥以单价太低、成本太高为由,将打车男子扔在路边。

有必要说明的是,打车男子在讲述双方的“争执”时,自认为所提的要求不过分,但是司机大哥却让他找“网约车公司”(平台方)反馈,而且争执后司机大哥最终的拒载理由是“影响到了驾驶心情”,所以打车男子不仅认为司机大哥的回应无法理解,就连态度也是难以接受。

就事论事,这事要硬掰起来,司机大哥肯定输。毕竟乘客要求司机开空调的行为并不过分,至于司机大哥强调单价太低、成本太高显然只是“他自己的算法”,真要是以法律准则下的服务标准审视,显然“他自己的算法”是讲不通的。

因为就开空调来讲,它属于配套服务,而非是附加服务。就此而言,司机大哥拿“单价太低、成本太高”来搪塞打车男子,显然有点不讲道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去“共情”司机大哥跑车辛苦,挣钱不易。但是把这个当作不提供服务的前置原因,显然是不可以的。

只是从双方的“争执”中我们会发现,司机大哥显然把“跑车辛苦,挣钱不易”当成是不提供服务的前提了。虽然司机大哥强调的是“单价太低、成本太高”,但是翻译过来不就是“跑车辛苦,挣钱不易”吗?

就此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双方的“争执”来回(核心对话内容)。打车男子:“天这么热,我要开空调怎么了。”司机大哥:“接的这个单子价格便宜,你可以跟平台投诉我。”打车男子:“你开不了车就别做司机。”司机大哥:“你影响到我心情了。”

平心而论,将打车男子的讲述和双方的“争执”来回结合起来看,虽然司机大哥不提供空调服务错在先,但是双方之所以从“争执”走向“闹掰”,说到底,沟通的氛围才是主要问题。要知道,但凡打车男子的态度平和些,司机大哥也不至于就以“单价太低、成本太高”就把他扔在路边。

之所以这样强调,并不在于为司机大哥说话或追认打车男子是否有错,而是即便打车男子在法律准则下再怎么占理,也不能在态度上忽略该有的平和。因为就人与人的互动和接触来讲,法律终归是平衡的艺术,它一定程度上可以评判事务的是非,但却不见得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顺风车车主跨平台接单,车乘双方发生言语纠纷,谁之过?

最近有一位崔女士说自己在乘坐顺风车的时候遇到了一件这样的事情,自己像往常一样在拼车软件上发布拼车订单拼车回家,司机接单后打电话询问:我还要多接一个人,可以吗?崔女士表示自己能拼到人还能省点钱就同意了。崔女士上车后车主表示合乘的乘客是其他平台的,崔女士一听就火了,表示自己不能接受多平台的拼单,为此,双方发生了言语纠纷。

最终,崔女士要求下车取消拼车,并且向平台投诉该车主,平台受理投诉后将该车主账号进行了封停处置。

我们在乘坐顺风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多平台拼单这种事,原因呢相信经常跑车的人也清楚,顺风车模式从2014年诞生以来就争议不断,2018年由于行业恶性案件的发生,使得顺风车模式面临全社会的审慎思考。现在顺风车行业是越来越难做了,油价一直上涨,只拉一个人,想回家路上拉个人覆盖个出行成本都难,更别说赚钱了。

按理说,顺风车作为一个免费互助的绿色出行方式,应该是车主有出行需求,把自己车上的空位分享出来,本来不应该以营利为目的。但是作为车主来说,即使是不营利,也想让自己的出行成本降到最低,但是好多平台的是抢单的规则,不一定每次都能拉到顺路的人,所以就导致很多车主选择跨平台接单,直到拉满为止。

其实顺风车靠着定价低和真顺风,还是非常受年轻人喜爱的,我身边很多人出行都会选择顺风车的,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司机抱怨开顺风车拉不到人呢?个人觉得之所以很多司机抱怨抢不到单跟平台的接单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大部分的顺风车平台都是乘客发行程,车主进行抢单,抢不抢得到是一回事,即使是抢到了,有时候并不顺路,不仅跑的远浪费了时间,钱也没有赚到。其实这本就违背了顺风车初衷,顺风车应该是由车主提前发布自己的行程,乘客看到顺路进行预订才对。其实只要在一个平台能拉满,司机肯定就不会多个平台发布了。

在哈哈出行顺风车平台上,就是由车主事先发布自己详细的出行线路,乘客根据线路进行预订,车主提前几个小时发布行程,再加上定价低,所以预订的人也就多,虽然说赚不了什么大钱吧,但是出行成本基本上能覆盖的。

但是跨平台拼单这种事情,谁也没办法避免,因为这个是司机的个人行为,为了多赚钱想出来的办法。其实如果真的想赚钱,其实可以去跑专车和网约车啊,不一定非要跑顺风车。

那么,当你在乘坐顺风车遇到跨平台拼单,你会选择默不作声,还是发声抗议呢?